股市杠杆怎么玩 应对地质灾害,如何打有准备之仗?广东这20起案例带来启示


发布日期:2024-11-21 21:54    点击次数:148

股市杠杆怎么玩 应对地质灾害,如何打有准备之仗?广东这20起案例带来启示

今年以来股市杠杆怎么玩,全国强降雨事件多发频发,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复杂。

何为地质灾害?国务院发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指出,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完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监测、防控措施,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2024年以来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典型案例。其中,广东20起案例上榜。这些案例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地质灾害防治经验和启示?广东接下来如何健全完善防灾体系,不断筑牢地质灾害防线?记者深入剖析广东20起入选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看各地如何求解。

村干部懂行同时村民听劝

6月中旬,梅州市遭遇了一场罕见持续性强降雨,短时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部分乡镇受灾严重。梅州市立即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平远县政府立即响应,组织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的紧急巡查排查行动。

时间紧迫,每一秒都关乎生命安全。

预警启动当日下午4时许,仁居镇武装部长与村干部一行人正在邹坊村开展巡查工作。当他们来到大坑小组时,后山突然传来一阵低沉而异常的声响,山顶出现了明显的变形迹象。经验丰富的巡查队员立即意识到情况危急,通过村广播和挨家挨户敲门的方式,通知山脚下的7户共25名村民紧急撤离。

“幸好那天下午村干部及时把我们叫出来了,把我们转移到了临时改成群众安置点的党群服务中心,还备了食物、床铺等物资。”村民韦女士表示,大家在村干部的劝说下,迅速带着家人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平远县八尺镇排下村新屋受损房屋

下午4时30分左右,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声响,大坑小组后山发生大面积滑坡,瞬间将山脚下的几栋房屋吞噬。其中,2户群众的3层砖混结构房屋在滑坡的冲击下倒塌,现场一片狼藉。

在此次地质灾害中,邹坊村虽是仁居镇“全倒户”最多的地方,但由于预警及时、撤离果断,最终未造成人员伤亡。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好比“信号枪”,发挥着重要的避险作用。而要让这把“信号枪”真正发挥作用,对于地方而言,应严格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预警“叫应”机制,及时有效地通知到基层群众,不漏一户一人。

梅州市平远县仁居镇某村地质灾害发生前,镇村干部提前转移群众避险

当接收到预警信息后,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应如何有效避险?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协会专家郑志文建议,群众应当在当地政府的统一安排组织下,按照防灾预案中明确的转移路线果断撤离至安全的避险安置场所,不可中途擅自返回,待评估安全后方可返回。

了解风险点也要严密巡查

地质灾害防治,不仅需要高效的预警“叫应”机制,还需将功夫下在平时——在此次广东入选的成功避险案例中,加大风险隐患巡查排查力度是一大共同点。

在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4月25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会同区政府办开展地质灾害防御专项检查时,发现大岭村后岗风险点危险区域警戒带被破坏,该区域内有车辆停放。经联系属地镇政府,检查组当即清空危险区域车辆、加大围蔽范围、增加警示牌,同时对周边车主进行劝离。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成功避让崩塌地质灾害

时间仅过去一天,番禺区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石楼镇大岭村后岗风险点出现小型崩塌,崩落土方量约5立方米,均位于原停车位处。由于此前的及时处置,崩塌未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实现成功避险。

在连南瑶族自治县香坪镇盘石村的滑坡灾害中,网格员的及时巡查发挥了关键作用。“盘石村地道自然村老寨发现2户房屋背后有许多碎石掉下,有山体滑坡隐患。”6月16日上午,连南瑶族自治县香坪镇政府收到这样一则信息,上报人是盘石村专职网格员房瑶洞四。

连南盘石村地道组滑坡灾害发生前航拍照

连南盘石村地道组滑坡灾害发生后航拍照

收到险情报告后,当地政府果断劝导受威胁村民转移到亲戚家,并拉起警戒线,安排人员落实24小时监测。6月19日凌晨4时,该点滑坡发生,滑坡体规模500立方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但因提前转移,成功避免人员伤亡。

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统计,全省现有1.8万余名群测群防员遍布各镇、村,守护着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点周边的安危。

“地质灾害成功避险的最关键因素是预警叫应到位、巡查排查到位、‘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到位。”郑志文分析道,具体说,在平时要多层级、多形式加强地质灾害宣传引导和防灾避险演练;不断健全完善监测预警、预警响应、巡查排查、转移避险闭环管理工作机制。

用技术摸清地质灾害“脾气”

在南粤大地的深山密林、陡崖峭壁,1.26万套地质灾害专业监测设备对2330处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控,山体的细微位移都会被感知并发出预警。

地质灾害专业检测设备的应用,如同为防灾减灾工作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对于摸清地质灾害的“脾气”,为受威胁地区群众抢出更多避险时间至关重要。

灾前预防不可忽视,灾情发生时的实时监测同样重要。

梅州特大暴雨发生后,省自然资源厅启动应急测绘Ⅱ级响应。一支20人专项应急测绘保障组抵达梅州,根据救援现场工作需求,快速制作了灾前卫星遥感影像专题图和航空遥感影像专题图作为救援指挥工作底图。

专项应急测绘保障组在梅州开展航摄工作

同时,应急测绘保障组还对受灾地区开展航摄获取现场地理信息数据,并制作多幅应急救援工作用图,通过比对灾前影像图,提取道路、桥梁和房屋等疑似灾损点位共298处,为救援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人防+技防”,形成广东地质灾害防治“一张网”。

郑志文举例道,如综合运用卫星遥感+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广域普查”,运用机载LiDAR(激光雷达)+三维倾斜摄影开展“局部详查”,运用现场勘探测试+无人机航拍开展“精细调查”,提高隐患早期识别的准确性,详细查清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底盘底数,为人工巡查排查提供方向指引,同时解决部分区域巡查排查人不能至的问题。

“然而,目前广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如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还不够,隐患识别、监测预警和风险管控能力尚不足,综合防治能力有待提高。”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指出。

去年起,广东印发实施《广东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突出隐患点、风险点、风险区防治重点,健全完善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汛期防御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强化源头治理和风险管控,加大各部门协同防御力度,整体提升全社会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

【观点】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地质与海洋勘查防灾处处长 赵红昌

划定重点转移人群,建好平急两用避险场所

南方+:广东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赵红昌:广东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六种,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斜坡类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粤东西北和珠三角中北部山地丘陵地貌区,主要具有突发性、群发性、隐蔽性、复杂性等特点。

南方+:广东地质灾害发生有什么前兆?

赵红昌:地质灾害类型不同,临灾前兆有所不同,如崩塌前兆主要有危岩体掉块、坠落、小崩小塌、坡面出现新的破裂形迹等裂缝变化,岩石撕裂摩擦等异常声音;滑坡前兆主要有坡脚泉水复活、井泉突然干枯等水位变化,坡体出现放射状裂缝、坡顶后缘裂缝扩张、坡脚土体隆起,岩石开裂或挤压等异常声音,坡体见“醉汉林”以及临近周边动物惊恐不宁等异常现象。泥石流前兆主要有河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杂较多的柴草或树木,沟谷深处变昏暗,并伴随轰隆隆的巨响,或感受到了地表的轻微震动。

南方+:在地质灾害发生前,如何摸清地质灾害的“脾气”,打有准备之仗?

赵红昌:要提前预见或避免地质灾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持续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遥感识别和风险调查评价,逐步摸清全省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家底,提升调查识别能力。二是加强网格化群测群防体系和专业监测网建设,及早研判预测地质灾害风险趋势,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三是切实推动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提升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管控能力。四是加强成灾规律与成灾机理、降雨阈值、预警模型等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转化,提升科技防灾能力。

南方+:接下来,广东应如何构建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

赵红昌:广东重点从以下方面逐步构建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各部门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等机制。二是大力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遥感识别,切实提升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识别能力。三是稳步推进重点镇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和县域斜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加快推进隐患风险双控管理由县域试点向全省推广。四是完善气象预警预报和专业监测预警体系,同时推动建立行业部门分级“叫应”“叫醒”机制。五是针对全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按照行政村单元专业划定重点转移人群,做好平急两用避险场所建设。六是持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培训行动,深入村庄、学校等开展“四讲”活动,进一步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南方+记者 陈薇 彭琳

通讯员 罗诗岚股市杠杆怎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