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湖南株洲。在为患者做手术前股票投资交流平台,周健宏医生收到患者送来的一个红包。他说为让患者安心,自己收下红包后交给了收费室,这是作为医生应该有的基本职业道德和操守。(2月6日澎湃新闻)
近年来,由于“看病难”的缘故,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或家属为了能住进院、看上病,尽早动上手术,往往采取“红包路线”,即偷偷给医生“塞”红包。据了解,红包的数额往往少则三五千,多则上万,甚至几万元之多。
其实,医生收受病人或家属的“红包”在早个十几年前就“盛行”了,少数医生不见“红包”不看病,无形中助长了患者或家属“塞红包”的歪风。
众所周知,医生收受患者或家属红包,这不仅有悖于医生“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而且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了不正之风的蔓延。
近些年,虽然随着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医生收受“红包”现象已大有改观,但仍有极少数医德低劣的医生不知收敛。在一些大医院里,一个普通百姓要想及时住进院、看上病,尽早动上手术,就必须得走“红包路线”。于是,患者或家属只得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托关系、找熟人,给医生“塞”红包。
少数医生收受或索要“红包”,这说明在我们的医生队伍里还有少数医生医德相当低劣,已将“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抛之脑后。试想,作为一名医生,什么是最神圣的、什么是最崇高的,我想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心知肚明,那就是医者的“医德”。如果为了“红包”,连最起码的“救死扶伤”这一职业道德都抛之脑后的话,那么,这样的人就根本不配做人民的医生,根本就不配穿那身“白大褂”。
展开剩余46%此次,湖南株洲的周健宏医生把患者手术前“塞”的红包,转而交给收费室充入患者住院费之举,无疑是一种“聪明式”的拒礼好做法,是高尚医德的一种生动体现,不仅彰显了医者“救死扶伤”的天职,而且也拉近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同时,这也在无形之中维护了整个医生队伍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可以说,“把患者红包充入住院费”之举,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和放大,此举无疑令人钦佩,值得点赞,值得称道。
期待在各地各医院里能多一些像周健宏这样“聪明式”拒收红包的好医生。如此,我们的医者才能成为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坚定“守护者”,同时,也让我们的患者不再为要不要“塞”红包而纠结了。假如真的能够这样,那岂不更好吗?
叶金福
■补一叨
把患者红包充入住院费,这样不让双方尴尬的聪明做法,其实不仅存在于医生个人,在一些医院,这也是不公开的医务人员“共识”。
前两天,记者报道:扬州友好医院的“00后”治疗师小吴将患者执意发给他表达感谢之情的红包淡定地转入对方的住院账户,而这只是该院“不收红包”传统的一种方式。
我们相信,医生队伍中有无数的“周健宏”,医疗行业中有许许多多的“扬州友好医院”,患者可以放心地将健康甚至生命托付给他们。
宋学伟股票投资交流平台
发布于:江苏省